北京冬奥会期间,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上,苏翊鸣腾空跃起,夺取金牌的同时,也让各国的运动员无不感慨:这样的赛场,简直太酷了!在首钢比赛像置身虚拟世界,工厂和机器依然存在。
而这些大烟囱正是首钢老工业园的冷却塔。 他们见证了首钢在中国钢铁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个个历史时刻, 也承载了一代冷却塔人矢志奋斗,砥砺前行的历程。
我国限于工业水平等原因,冷却塔的建造起步较晚,最早出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是1938年日本为辽宁葫芦岛一个水泥厂的自备电厂修建的。20世纪50年代我国只能建造淋水面积1250~1500m2、高度60m的冷却塔。
伴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 在一代又一代冷却塔人的艰苦努力下,我国的冷却塔也迎来了蓬勃的春天。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技术水平有了较大发展,山东烟台电厂建成了淋水面积3000m2、高度75m的冷却塔;而2009建成的浙江宁海电厂的13800m2、高度177m的海水冷却塔一度保持着中国和亚洲的自然塔规模与高度之最。2017年10月,湖北鄂州三期冷却塔总体高度181m,淋水面积达15000m2。
作为一名冷却塔人,天津雷泰诺始终铭记着中国冷却塔从零到一的诞生过程;始终参与着中国冷却塔从小到大, 从少到多、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雷泰诺人同业内同仁一起用冷却塔的高度助力中国速度,用冷却塔的规模讲述着中国日益壮大的工业规模。从内蒙到广东,从浙江到新疆,从电厂到钢厂, 从车站到机场......雷泰诺同所有冷却人征战的步伐伴随了我国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精准扶贫的一个个举措的落地、实施、开花结果。
冬奥会上,首钢工业园那一排惊艳了世界的大烟囱,也惊艳过中国钢铁行业,惊艳了像雷泰诺一样的冷却塔人的回忆,更惊艳着冷却塔人曾经和未来的追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